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  • 首页
  • 百科
  • 时尚
  • 娱乐
  • 热点
  • 休闲
  • 探索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“拾”回的循环经济——我市大力推进环保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调查

    “拾”回的循环经济——我市大力推进环保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调查

    发布时间:2025-07-30 07:15:57 来源:火海刀山网 作者:探索

    潜江新闻网讯(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)提起“农膜”,拾总绕不开“白色污染”这个话题。回的回收

    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明确要求,循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经济进环开展地膜联合监管“百日攻坚”行动,力推利用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,保农促进地膜科学使用处置。膜使

    农用地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至今,用及已经到了跟绿色发展冲突的调查节点,现阶段我市农用地膜的拾使用情况如何?回收方面遇到了哪些瓶颈?为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回的回收

    农田穿上了“环保衣”

    近日,循环记者来到积玉口镇吴家岭种植专业合作社辣椒种植基地,经济进环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力推利用身影,大家忙着平整田地、保农堆土覆膜。很快,薄薄的地膜宛如一条条白色的飘带整齐地落在农田里,一垄垄覆好膜的土地在阳光的照射下,像是穿上了一层耀眼的银装。

    “这个是环保地膜,加厚的,铺上它,田里的杂草顶不出来,日晒雨淋风化慢,回收又有专业队,农田就像穿上了‘环保衣’。”该合作社负责人吴宇贤介绍。

    吴宇贤所说的膜,就是目前我市大力推广的加厚高强度地膜。这种膜保温保墒压草效果好,可促进农作物增产,使用后易于捡拾回收。

    膜虽好,推广却有难度。记者在采访中得知,我市每年使用地膜数量约1050吨。目前,市面上推行的加厚地膜,厚度以0.015毫米为主,比普通地膜厚0.005毫米。但地膜按重量销售,在同等覆盖面积下,地膜越薄,使用成本越低。如果推广加厚地膜,势必会增加农民的成本。

    难题如何解决?

    市生态能源局给出答案:争取中央生态环保专项项目资金510万元,在我市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15万亩、全生物降解地膜1.3万亩,地膜回收率稳定在85%以上,基本实现标准地膜全面推广、回收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
    “每亩补贴30元,今年我们共申请到2000亩地膜补贴。你看,那边的田,西瓜已经跟足球一样大了。”顺着吴宇贤手指的方向望去,绿油油的西瓜苗间隔均匀,排列整齐,即将上市的西瓜个个“肚大如箩”。

    地膜不再成“地魔”

    六月农忙时,原本一垄垄覆好的可降解膜却不见踪影。

    这是竹根滩镇1.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的场景。“之前用普通地膜,收获马铃薯费时费工,好多都留在土壤里,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土壤板结。”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
    这项难题,很快得到了根治!“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、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新型薄膜。”市生态能源局负责人朱少平介绍,这种膜不仅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,增加土壤透气性,而且可以降解,解决传统地膜残留问题。

    “它不污染环境,会和田里的尾菜一起,成为下一茬的肥料。”朱少平表示,对农户来说,全生物降解地膜自行分裂,破解了回收难题,地膜不再成“地魔”。

    “全生物降解地膜主要用在马铃薯和设施蔬菜上,每亩用量约5公斤。”朱少平说,根据地膜回收项目方案,目前我市平均按每亩60元进行补贴。接下来,将在全市大力推广,希望有更多农户加入进来,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。

    废旧农膜有了新去处

    在水乡园林的田间地头,随处可见农户捡拾废旧地膜的身影。而此时,龙湾镇废旧地膜回收网点,李台村村民黄大爷正开着装满了废旧地膜的农用车在门外排队。

    “加厚膜回收价每公斤2.4元,普通膜才几角钱,根本不能比。”黄大爷算了一笔账,多出一点钱购买加厚膜,可以收获地膜补贴和卖旧膜两笔钱,还能减少白色污染,怎么都划算。

    “受年初雨雪冰冻天气影响,今年许多大棚坍塌、棚膜受损,因此回收的膜比往年多。”废旧地膜回收网点负责人艾明告诉记者,地膜回收后,市生态能源局会对回收点按每公斤1元给予补偿。目前,已收购销售200吨,回收的废旧膜大部分发往荆州市。

    像这样的回收点,在我市共有45个。按照“有固定场所、有专门人员、有标识标牌、有完善制度、有辐射区域、有转运车辆、有计量设备、有消防设施、有台账记录、有回收标准”十有建设标准,各回收网点将回收的废旧地膜运往企业进行资源化处理。

    “今年,我们鼓励各区镇街道依托大型合作社、种植大户等建立回收网点,并按照每个3000元进行补贴。”朱少平介绍,对回收网点配置灭火器、秤、回收记录本、回收点站牌等设施,每套补贴1000元。

    “地膜回收治理已经起步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还面临着很多困难,比如机械化程度较低,缺乏地膜回收、打包等相关机械,没有加工企业,产业链不完整等。”朱少平表示,接下来,将建立回收体系,形成回收机制,培育回收利用企业,进一步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形成产业链。

    • 上一篇:从不拒绝只说“好”的“全仔”走了 居民含泪送别
    • 下一篇:泉州市市民文明巡访员向不文明行为说不

      相关文章

      • 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 惠及泉州11.05万人
      • 绽放全球!10月18日!第41届佛山陶博会隆重开幕!
      • 俄军向乌克兰机器人投降时,人类战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丨军事
      • 价值转化 实战为王丨2024瓦瑟全国加盟商培训火热开营!
      • “最不像程序员的程序员” 每周练歌十多个小时
      • 价值转化 实战为王丨2024瓦瑟全国加盟商培训火热开营!
      •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
      • 俄军向乌克兰机器人投降时,人类战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丨军事
      • 天下晨間新聞 美三大指數衝新高,世界首富也換人|天下雜誌
      • 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
        随便看看

      • 天下晨間新聞 台股震盪、美股可能崩跌? 2021小心三大風險|天下雜誌
      • 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
      • 俄军向乌克兰机器人投降时,人类战争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丨军事
      • 聚焦社会治理,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第六次专题协商会丨时政周报
      • “最不像程序员的程序员” 每周练歌十多个小时
      • 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      • 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      • 聚焦社会治理,十四届全国政协召开第六次专题协商会丨时政周报
      • 汽车膜与建筑膜有何区别 汽车贴膜后需要注意什么,行业资讯
      • 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      • Copyright © 2025 Powered by “拾”回的循环经济——我市大力推进环保农膜使用及回收利用调查,火海刀山网   sitemap